重点实验室

青藏科考:我们在行动 1-相逢长江源

2019/07/17

青藏科考:我们在行动-1

相逢长江源

2019年4月9日至15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铎博士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陈雪梅博士等一行4人前往青藏高原沱沱河流域开展科学考察。考察队员从兰州出发,驱车经西宁、格尔木,抵达唐古拉镇,随后对沱沱河周边的茶措、班德湖、苟鲁措等5个湖泊开展了科学考察与沉积物钻取工作。期间,考察队遇到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录制《长江行》系列节目,摄制组于4月13日全程跟拍了班德湖的科考钻探工作。

2019年7月2日,CCTV-4《远方的家》栏目播放了《长江行》系列节目第2集《相逢在长江源》。本集纪录片前11分钟为吴铎博士带领的青藏高原沱沱河流域湖泊科学考察工作报道,这对宣传兰州大学,特别是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和青藏科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考察中的科考队员;吴铎博士接受CCTV-4《远方的家》栏目采访

纪录片网址链接:

http://app.cctv.com/special/cbox/detail/index.html?guid=c45bc629834d4d01b3088567c11448c8&vsid=C2243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0

新闻背景: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虽然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生态系统总体趋好,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冰川消融、冻土退化、沙漠化加剧、自然灾害增多等。特别地,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大多数湖泊水位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沿线湖泊水位的上升威胁到了道路安全。气候与环境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了解过去是认识当下的一把钥匙”,厘清青藏高原过去自然环境与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并掌握其规律,将无疑为认知当下高原环境变化以及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湖泊沉积物具有沉积连续、高分辨率的特点,是开展过去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的理想载体。

吴铎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源区的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取湖泊沉积物,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年等先进的定年方法,建立沉积物可靠的年代框架,在运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孢粉学等手段的基础上,重建长江源区过去11500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过去11500年是地球地质历史演化的最新阶段,称为全新世;这一时期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与之前严寒而干燥的冰期环境截然不同,全新世良好的自然环境也蕴育了辉煌的人类文明)。通过研究长江源区过去的自然环境与气候变化,可为认知该区风沙活动历史、草场生产力变化、降水变化等提供独特的历史视角。

两年之前国家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吴铎博士也积极参与到了本次科考之中,2018年11月以湖泊组主力队员的身份参加了藏东南环境-考古科考队,先后对巴松措、措木及日、然乌湖等多个湖泊开展了考察与沉积物钻探,获取了第一手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