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兰大教授赵艳荣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1/12/05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北京讯(特派记者武永明)12月2日下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内暖意融融,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这里颁发,来自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赵艳等10位杰出女性荣膺这项具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奖项,每人获得10万元奖金,这也是截至目前我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青年学者。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等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来自甘肃、北京、江苏等7省(市、区)六所高校、四家科研院所的10位杰出女性凭借她们在生态环境、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荣获这一奖项。另外9名获奖者分别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柳红、新疆大学教授刘浪、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彭茹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嘉炜、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薇、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赵书红、海军装备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崔东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于2004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唯一一项用以奖励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女性科技人员的专业奖项。该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名额不超过10名,其中至少1名为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评选范围包括香港、澳门地区。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67位女性获得这一殊荣。

相关链接:

爱生活才会爱科学——专访兰大教授赵艳

人物简介

赵艳,女,1968年2月出生,湖北公安人,理学博士,教授。1985-1989年在湖北大学地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1995年在湖北大学地理系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1998年在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2001年10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完成博士后。2003-2007年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2008年至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今任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自然地理与环境变化研究所所长,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骨干成员。

12月2日下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来自全国100多家媒体的老记们将“长枪短炮”对准了坐在前排的10位美丽女性,她们个个都是我国科研领域的顶级高手。

下午2时,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自然地理与环境变化研究所所长赵艳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那张属于她的获奖证书。

“全国有那么多优秀的女科学家,就是兰大也有很多比我更优秀的女性学者,真没想到我能获奖,真是太幸运了!”赵艳激动地说。

出生于湖北,而且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均在当地完成的江南才女为何要选择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任教?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赵艳平静而不乏自信地说:“早在2000年,我在国外学习时就对兰大这所西部重点名校有所了解,虽然该校地处西部,但这儿的实验室条件很好,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等方面有很多优势。我从事环境变化研究,西部地区环境受人为干扰比较少,就这样,2003年学成回国后我毅然选择了兰州大学。”

说到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家眼前往往会浮现出“大漠飞沙”的图景。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湿度低。几万年来,这里的天气如何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严酷的天气下,植被是如何建立起来,又一步步演化形成了现在的景象?赵艳教授正是这些问题答案的追寻者中为数不多的女科学家之一。

赵艳高中时就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时代,她选择了地理专业,赵艳对植被的演化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她选择了生态学。

“别以为样品采集工作在路边抓把土就算数,这些样品只能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地层采取,有时候掘地三尺也难获得。这就要求研究者去野外考察。在野外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我每年有很多次要去野外工作,已经习惯了,也不觉得累。做科研,首先是保持兴趣,更重要的是关注;然后是细心和韧性,这是女性相比男性更独特的地方,这一点在科研中非常重要;最后是坚守,永不放弃。”

繁忙工作之余,赵艳喜欢游泳、读书……普通女性喜欢的她也不例外。她告诉记者:“一位女性科学家,只有爱生活、懂生活,才会真正爱上科学、理解科学。”(本报特派记者武永明)

花絮

“到80岁我还会很爱美”

清秀的脸庞略施粉黛,一条淡红色的长裙配上黑色长靴,赵艳把自己打扮得清新高雅。“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今天这个特殊场合,不能素面朝天,总得把自己拾掇拾掇。其实,闲暇之余,我经常浏览时装杂志,观看时装表演,了解一些美的知识对我的科研也有好处。在很多人看来,人老了就没有情趣,整天蓬头垢面,把自己也打理得一塌糊涂,我想,等我到80岁的时候,我还会是一个爱美、很潮的老太太。”

“优秀学生让我不能懈怠”

来自北大的青年女科学家胡敏说:“作为一名北大的老师,面对北大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心里一直有一种责任感在推动着自己不断地去探索科学的前沿;因为北大的学生太优秀了,你不能耽误最优秀的学生,所以就不能懈怠!”

对于记者提出的“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优秀女学生的比例很高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什么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科研领域,却没有相当比例的女性崭露头角”的问题,胡敏认为,性别赋予了女性特殊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女性要很好地处理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女性要在心理、生理还有工作等各方面实现自立,只有自立才能够赢得尊重,才能够享受人生中光彩的地方。(本报特派记者武永明)

(来源:兰州晨报)

12月2日下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内暖意融融,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这里颁发,来自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赵艳等10位杰出女性荣膺这项具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奖项,每人获得10万元奖金,这也是截至目前我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青年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等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于2004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唯一一项用以奖励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女性科技人员的专业奖项。该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名额不超过10名,其中至少1名为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评选范围包括香港、澳门地区。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67位女性获得这一殊荣。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评语:赵艳教授是扎根西部的优秀青年地理学家,她长期从事自然地理与环境变化研究,通过对孢粉现代过程的系统研究,建立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孢粉—植被—气候的半定量、定量关系,为重建古气候奠定了基础;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周边地区全新世干湿变化过程,有助于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深化了对区域性植被与气候对大尺度气候驱动响应的理解;发现了全新世气候事件是铁杉衰退及植被种类变化的控制因素,为气候事件区域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