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7-22日,第十四届欧洲地球科学学会(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年会(2016EGU)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发虎院士、勾晓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安成邦教授、张东菊副教授和研究生陈捷参加了此次盛会,报道了我校在地学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与国际同行在地学研究新方法、新进展以及热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我校地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图1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会师生及毕业校友 欧洲地球科学学会(简称EGU)是欧洲地球物理学会( European Geophysical Society ( EGS) )和欧洲地球科学联盟( European Union of Geosciences ( EUG) )于2002年9月7日合并而成,是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较大的地学学会之一。该学会致力于促进地球及其环境、星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与合作,造福人类。它涵盖地学的多个分支方向:包括大气科学、生物地学、气候学、永冻圈科学、能源/资源与环境、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形地貌学、地球物理设备与仪器、水文学、磁学/古磁学/岩石物理与材料、自然灾害、地球物理非线性过程、海洋学、行星与太阳系科学、地震学、土壤学、日地科学、地层学/沉积学与古生物学、大地构造与构造地质学、火山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矿物学。

图2陈发虎院士做口头报告

图3研究生陈捷进行展板讲解并与参会学者讨论
第十四届欧洲地学联盟年会(EGU)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奥地利中心举行,本届EGU共有来自奥地利、德国、英国、中国、美国等109个国家的13650名注册代表参加,会议期间有4863人做了报告,展板10320份,本届年会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陈发虎院士在气候变化分支方向下“The global monsoon system: variability, dynamics and prediction”分会场做了特邀报告“East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solicited)” 的口头报告,主要报道了陈发虎教授带领的环境变化团队近年在东亚季风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张东菊副教授在气候变化分支方向下“Narrowing the gap: palaeoenvironment and human interaction during Late Quaternary”分会场做了题为“Prehistoric Human Dispersal to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daptation to the High Altitude Environment” 的口头报告,介绍了我校环境考古团队近期在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历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安成邦教授和硕士研究生陈婕分别以展板形式在会议上展示了其最新研究研究成果。口头报告和展板报道均展示了我院在地学领域的新成果,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并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推动了我院地理学研究在国际上的交流合作。
供稿:资源环境学院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