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发虎院士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乃梦牵头在著名考古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Diet reconstructed from an analysis of plant microfossils in humandental calculus from the Bronze Age site of Shilinggang, southwesternChina”的重要研究成果。该成果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研究依托石岭岗遗址(距今2500年)出土的古人类牙结石微体植物化石分析,首次在云南提取到块根块茎类植物证据。研究发现,2500年前云南西北部古人类摄取了多种多样的食物,主要包括水稻,粟类,坚果,棕榈等。该结果反映出在青铜时代晚期,云南西北部古人类采取了一种采集加农耕的广谱性的生存策略。该成果不仅揭示了目前植物考古工作相对缺乏的云南地区青铜时代的食物资源利用情况,而且对利用牙结石中的微体化石分析重建古代人群的食物构成过程中的实验方法、埋藏过程、形成机制等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是考古类国际期刊唯一被SCI,SSCI和A&HCI同时收录的科技考古领域的权威期刊。该文章第一作者为我校博士研究生张乃梦,第一通讯作者为我校董广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晓燕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41371217, 41620104007, 4167107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号:lzujbky-2016-159, lzujbky-2015-k09)的资助。
近两年来,我校西北及中亚环境考古中心团队的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如:李虎博士在《Holocene》和《Vegetation History and Archaeobotany》,杨谊时博士在《Holocene》,任乐乐博士生在《Plos One》和《QuaternaryInternational》,黎海明博士生在《QuaternaryInternational》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张山佳硕士生在《Catena》均有牵头文章陆续发表,体现出我校环境考古团队的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