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考古团队参加第八届东亚考古学会年会并组织分会场

2018/06/12

201868日至11日,第八届东亚考古学会(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简称“SEAA”)年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实验室环境考古团队中科院院士陈发虎教授、青年长江学者董广辉教授、张东菊副教授,以及4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2018-SEAA会议

陈发虎院士、董广辉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玳玉博士共同召集了题为“Prehistoric Human-Enviroment Interac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的分会。本次会议上,张东菊副教授介绍了由我校环境考古团队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持的青海151遗址发掘工作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人类对高寒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新视角;中科院青藏所侯居峙研究员介绍了与陈发虎院士的合作研究成果,基于年际分辨率的高原湖泊记录的古气候研究,显示吐蕃帝国兴衰与气候变化存在密切关联;中科院青藏所杨晓燕研究员介绍了与我校董广辉教授和张乃梦博士的合作研究成果,通过对云南省怒江中游石岭岗遗址出土人牙结石的植物微体化石分析,揭示出青铜时代晚期青藏高原东南缘古人类采集与农耕并举的广谱性生存策略。

实验室参会代表较为系统地展示了环境考古团队在史前人类与青藏高原环境相互作用这一热点领域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巩固了我校环境考古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优势,扩大了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力。会议期间,陈发虎院士等还就东亚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趋势等议题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

新闻背景:

东亚考古学会(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简称SEAA)成立于1996年4月,是一个非政府性的全球性学术组织,由对东亚(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考古学感兴趣的学者、学生和公众人士组成,旨在促进研究,分享新的研究成果,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