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聂军胜教授和彭飞博士的邀请,2023年4月20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何洪鸣教授在祁连堂502报告厅为资源环境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黄土高原侵蚀环境演变—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聂军胜教授主持。
黄土高原的侵蚀过程贯穿于其形成的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其侵蚀过程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文明进程也极具重要性。因此,对黄土高原侵蚀过程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何洪鸣教授首先回顾了前人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全新世植被与生态格局演化等方面取得的奠基性认识。基于前期研究,何洪鸣教授总结出黄土高原侵蚀环境在未来研究中应注意的多物源成因、复合型侵蚀过程和生态格局分异三个重要问题。紧接着何洪鸣教授从地貌演化数值模拟的角度介绍了团队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侵蚀环境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自100 ka以来黄河上游和中游分别存在两种不同的堆积、侵蚀模式,且在海拔1000 m至1300 m之间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严重。最后,何洪鸣教授逐一分析了气候水文过程、生态水文过程、侵蚀产沙过程和水沙生态平衡这四个要素在黄土高原现代侵蚀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报告结束后,何洪鸣教授与参会师生就黄河侵蚀与泥沙搬运堆积演化历史、黄河冲积扇三角洲形成过程和风成物质堆积与后期成壤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