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研究员来我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报告人:周卫健 院士
报告题目:中国黄土10Be的环境示踪
报告时间:2014年9月2日(星期二)下午15:00-16:00
报告地点:祁连堂(新文科楼)502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周卫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共建的“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主任。先后负责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73”项目(二级),科技部基础研究前期专项、科技部创新方法项目和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等重要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五项,获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首届十佳女杰、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入选首届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10年当选世界科学院院士(TWAS院士)。长期从事全球变化、第四纪地质和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在气候突变事件、10Be环境示踪和14C年代学领域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首先报道了我国距今11-10 ka年东亚季风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简称YD)突变事件的可靠地质生物证据,指出东亚YD事件既具有寒冷的半球性质又具有季风降水变率的东亚特点,高低纬气候相互作用是该突变事件的驱动力,为我国乃至东亚的气候环境预测提供了历史的相似型。首次提出了把黄土10Be记录中的地磁场影响与气候影响分离开的思路和方法,定量重建了13万年高分辨率地磁场强度变化及季风降水曲线,为解决中国黄土10Be示踪环境的难题做出了关键贡献。在14C年代学的测年手段的建立和测年可靠性方面做了系统工作。经十年艰苦努力主持建成三部委共建的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建成中美加速器质谱联合中心,建成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正开展国家重大、重点多个项目的研究。已发表论文150余篇,被SCI引用1300多次。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