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流合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来访

2018/03/14

2018年3月13日下午,应点实验室陈发虎院士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来我校访问交流,并作了题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的学术报告。

20180303傅伯杰院士报告

学术报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全球可持续发展:先后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与政府应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地球与可持续性科学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新动向。2)地理学发展:简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学科内涵与方法、地理学发展与综合研究进展,分别从地理学研究范式变迁、技术方法变革、研究途径的创新发展、研究主题的动态变化、战略需求与重大决策等方面介绍了地理学发展态势。3)地理学展望:新时期地理学的研究前沿与热点。分别介绍了人地耦合系统要素关联、人地耦合系统承载力预警、全球综合风险的系统应对、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食物-能源–水综合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区域及全球黄金污染的健康效应、可持续的城镇化与乡村复兴、海量地理数据处理方法与模型系统等人地系统耦合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4)地理学的综合与耦合的实现案例分享,耦合“格局与过程”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地表过程研究的突破点。分别介绍了下列主题的综合与耦合研究思路和框架:气溶胶及其效应综合研究、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生态–水文–经济集成研究、新型城镇化过程及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等。

报告还指出了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从格局研究等过程研究的转变;从要素研究到系统研究的提升;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的链接;从知识创造到社会决策的贯通。地理科学工作者应以“解释过去、服务当代、预测未来”为己任。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等的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引起了师生的共鸣和极大的反响。师生还就地理学综合与交叉研究、区域生态与环境综合研究等开展交流和讨论。报告讨论说明:未来地理科学工作者应该注重理念和方法的综合与集成,强化学科交叉,以实现地理学的“知识—科学—决策”学科价值,培养复合型、“干字型”人才,推动地理科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更大发展,为解决区域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贡献学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