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6月24日,应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发虎教授邀请,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云南师范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实验室主任张虎才教授来我校进行交流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题为“我国北方晚更新世环境变化、动物群落演化及人类动物驯化”的报告中,张虎才教授从西部干旱区晚更新世古大湖研究进展和争论讲起,综合腾格里沙漠、额济纳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多个地区的地层记录,采用放射性碳测年获得高湖面起始年代,认为距今约2.5—4万年之间的深海氧同位素三阶段(MIS 3)是中国西部大规模湖泊发育的主要时期。之后张教授讲述了北方动物驯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对东北哈尔滨附近的牛类化石进行年代学、形态学、DNA测序等多指标分析,确认了该化石的人类驯化痕迹,化石碳十四测年结果早于1万年,证明我国东北地区可能是最早的动物驯化源地之一。该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正式出版。
会后,张虎才教授与在座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