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流合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小平研究员来我院交流访问

2014/07/29

说明: C:\Users\hp\Desktop\IMG_5380.jpg

2014年7月24日,应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发虎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小平研究员在我校祁连堂502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题目为“晚更新世以来中国沙漠地区的环境演变”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强民瑞教授主持。

杨小平研究员对我国气候变化与古水文演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旱区环境及演化、北方沙地沙漠物质来源进行了详细报道。首先,杨小平研究员对巴丹吉林沙区的蒸发量进行新估算,并计算得出巴丹吉林沙漠的总降水量与总蒸发量基本平衡,因此可以通过沙漠水量变化反演古气候。其次,杨小平研究员对我国沙地沙漠区的古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巴丹吉林沙漠在距今8-4千年的全新世大暖期和距今3万年较为湿润,沙漠内湖泊出现高湖面;浑善达沙地在全新世大暖期同样较为湿润,但沙漠边界可能变化不大,更大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类型或覆盖度等;塔克拉玛干沙漠则不仅在距今3万年较为湿润,并在小冰期时较为湿润。最后,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地区表土沉积物的三个粒级颗粒物的性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粗粒物质混合较差、细粒物质则经过很好混合,由此推断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可能是就地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