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流合作

古鸟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来我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2014/08/22

2014年8月22日晚,应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邀请,我国著名古鸟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研究员在祁连堂502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达尔文进化论与地质古生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陈发虎教授主持。

报告一开始,周忠和院士以2005年Science杂志评出的十大科学进展,引出达尔文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并详细介绍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贡献。他指出,达尔文150多年前发表的进化论理论的基本观点在现在看来依然正确,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发生了偏差。比如,演化有没有方向性?生物演化是不是一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般人认为这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周院士指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生物演化是没有方向性的,也存在着从复杂到简单的现象。而且,说一种动物比另外一种动物更高级其实是很荒谬的(达尔文语)。演化本身存在着机遇与环境的因素。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漂移理论和分子演化的近中性假说对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某些的挑战。表观遗传学发现了可遗传的环境印记,从DNA的演化到新基因的起源,再到进化发育生物学,新一代测序技术方兴未艾。但是,周忠和院士指出,达尔文的伟大演化理论大厦因为建立在坚固的岩石之上,才历经一百多年而屹立不倒。地质古生物学提供的精美化石为达尔文进化论学术提供了实证。生物化石表明生物的演化是渐进的,所谓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提法是不科学的。之后,周院士以自己和所领导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例,列举了一系列的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化石证据,指出恐龙是鸟类的祖先是无可辩驳的,恐龙向鸟类的演化也是渐进的自然选择过程。最后他也谈了对生物大灭绝的看法。

整个报告内容丰富,见解新颖,激起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和强烈兴趣,提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周老师一一解答。最后,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周老师的精彩报告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