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科学公众日活动

2024/05/28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在2024年甘肃省科技活动周背景下,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重点实验室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于525日举办“科普启智、地学探秘”系列科普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及社会各界公众走进实验室,近距离感受科学的趣味和魅力。活动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祁连堂举行,通过走进实验室、互动游戏、科普视频展播等多种形式,踏上了地球科学探秘之旅。

以小见大、窥见无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萃英博士后向丽雄和博士研究生王文佳首先进行了“小微体,大世界”的科普宣讲,着重介绍了湖泊微体古生物中的陆地花粉、湖泊水生盘星藻、硅藻和枝角类。在他们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湖泊底泥积累类似于树木年轮生长过程,逐年堆叠,借助这种“档案记录”可以恢复历史时期湖泊环境及陆地植被状态,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紧接着,孩子们借助显微镜、3D打印模型、鲜花和固定标片等多种载体,观察不同放大倍数下花粉和水生动植物的形态异同。在观察过程中,大家对孢粉和水生动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提问,探究孢粉的来源和水生动植物在湖泊食物网中的关键作用。活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当中,使公众切身领悟到微观世界的奥秘,激发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四季轮回、自然留声。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芬副教授围绕“树轮的秘密”,为大家讲述有关树木年轮的知识,详细介绍了树木为什么越长越粗、树木年轮缺失和一年多轮的现象和原因,重点介绍了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大家围绕在实验桌旁,观察一个个树轮圆盘、树芯,了解其中隐藏的环境变化密码。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完成一场沉浸式的学习和探索。

一沙一石、岁月留痕。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刘丽围绕光释光测年,给大家介绍了大自然的“石英表”—石英光释光测年。通过观看科普视频《什么是光释光测年》,了解了关于光释光测年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内测试过程的内容。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拿起装在样品管里的石英颗粒进行观察,并尝试将石英颗粒粘在测片上。一次次的细微操作,考验着大家们的耐心、细心,培养了孩子们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

以生存环境演化、人类适应为主题开展的科普小视频展播,展演了《黄河的前生今世》、《汉代之前河西走廊的人类生活》等系列小视频,为公众呈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波澜壮阔的形成演化过程,展现了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生活的繁荣场景、社会变迁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视频展播引发了热烈反响,扩大科普作品影响力,提升科普资源共享度。 

“科普启智、地学探秘”系列科普活动将科普与实践结合,让公众零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为传播地球科学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