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铎教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地理系苏琦副教授来我校访问交流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题目:共和盆地宽广塔拉面的形成与黄河上游地貌演化历史
报告人:苏琦 副教授
时间:2025年10月16日(周四)上午9:00–10:30
地点:城关校区(西区)祁连堂502报告厅
主持人:吴铎 教授

报告人简介:
苏琦,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地理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为构造地貌学、河流地貌演化以及长短时期地貌过程耦合作用等。近年来一直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从事区域新构造活动特征、活动构造和构造地貌等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关注青藏高原北缘地貌发育特征以及黄河上游地貌演化等科学问题。已发表论文50余篇,含第一/通讯作者《GSA Bulletin》《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Geomorphology》《地球科学》《地震地质》等期刊论文1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作为骨干参与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目前担任《Scientific Reports》《Continent and Life Evolution》《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青年)编委。
报告内容简介:
报告聚焦于黄河上游共和盆地的地貌演化与年代学约束。研究利用宇生核素埋藏定年与深度剖面法,对盆地内多级地貌面及砾石层进行系统测年,结果确定三塔拉面形成于约0.76 Ma,代表黄河切穿共和古湖、实现上游水系贯通的关键阶段;二塔拉面前缘与后缘分别为约0.13 Ma与0.37 Ma,揭示宽广阶地具有显著穿时性。结果表明,宽阔地貌面的长期稳定与分期废弃记录了河流对气候—构造耦合的延迟响应,黄河在早-中更新世经历了由封闭湖盆向贯通河谷的转变,河流下切受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MPT)驱动的降雨增强与区域构造加速隆升的共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