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基于双源蒸散发模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构建与评估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发表】

2017/06/30

实验室张宝庆副教授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上发表题为“A sensitivity study of applying a two-sourc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 in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for drought monitoring”的研究论文。

干旱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干旱是由地表水分供需关系不平衡引起的,当一段时间内水分供给量小于水分需求量时干旱开始发生。早期的干旱评价方法主要考虑水分供给量单一因素,仅以降水量(P)的大小及其概率分布作为评判标准,未考虑水分需求量对旱情评估的影响。为改善这一不足,潜在蒸散量(PET)也被逐渐加入到了干旱评价中,以PPET之差表征区域水分盈亏,构建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干旱发生发展趋势(Vicente-Serrano et al., 2010)。

传统的SPEI采用ThornthwaiteTW)模型估算PET,其仅考虑了气温对PET的影响,忽略了陆面植被对蒸散发过程的控制作用。而一些物理性的蒸散发模型,如Penman-MonteithPM)模型,虽然包含了对植被参数化方案的描述,但其采用的是“大叶模型”,即将下垫面看作一个整体(一整片叶子),未区分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的不同过程,仅适用于被植被冠层完整且均匀覆盖的下垫面,导致基于PM法的干旱指数在植被稀疏的干旱半干旱区应用效果欠佳(Yuan and Quiring, 2014)。因此,有必要区分蒸发和蒸腾的不同来源,引入物理机制更强的植被参数化方案;Mo et al.2004)提出了适用于稀疏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区域尺度双源蒸散发模型(Two-sourc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2S model)。双源是指土壤与植被两个不同的蒸散发来源,该模型不仅能够更好地估算区域潜在蒸散发总量,亦有能力区分蒸发和蒸腾的不同过程。

本文以干旱缺水严重,且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双源蒸散发模型改进多时间尺度干旱评价中PET的估算方法,构建基于双源蒸散发模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分析不同PET估算方法对旱情评估结果的影响,为植被稀疏的干旱半干旱区旱情评估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结果表明:相对于TWPM模型而言,双源蒸散发模型在干旱缺水、且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有着更好的区域适用性,利用其构建基于双源蒸散发模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能够显著地提升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效果,对区域尺度干旱评价准确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1 双源蒸散发模型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 基于不同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的SPEI与河川径流量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