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陈发虎院士指导的黄土与粉尘研究团队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发表题为“A persistent Holocene wetting trend in arid central Asia, with wettest conditions in the late Holocene, revealed by multi-proxy analyses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in Xinjiang, China”的研究论文。
季风和中纬度西风环流是亚洲最为重要的两个大气环流系统;其中南亚和东亚大部受季风环流控制,而中亚干旱区(包括中亚、蒙古国、我国的新疆和伊朗北部等地区)则受西风环流控制。近50年的现代观测记录显示,季风区与西风区的湿度变化步调并不一致,甚至呈现反相位关系;近千年,西风区表现为暖期干旱、冷期湿润的气候模态,同样与季风区也截然相反。然而,基于黄土沉积的研究,发现轨道旋回尺度上西风区的水热变化规律又与季风区基本一致,即总体表现为冰期干冷、间冰期湿热;但亚轨道尺度上该问题却存在争论。
该论文通过天山多个地区高分辨率全新世黄土沉积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发现中亚干旱区在整个早全新世气候较为干旱,直到距今6千年前后才普遍发育古土壤;古降水代用指标也指示出距今6千年前后区域降水突然增加,且之后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最湿润期出现于晚全新世(图1a, d)。这与南亚季风的早全新世湿润,之后逐渐转干;以及东亚季风的中全新世湿润,早、晚全新世干旱的气候演化模态呈现明显的错位相关系(图1b, c)。另外,中亚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湿度持续增加的演化模态应与西风强度在全新世持续增强有关。
图1亚洲不同区域全新世湿度演化模式. (a)中亚干旱区核心区; (b)印度季风区; (c)东亚季风区;(d) 西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