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应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来校讲学并做了题为“我国大气气溶胶重污染形成、累积与不利气象条件相互促进机制”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勾晓华教授主持。
张小曳研究员指出我国大气气溶胶污染非常严重,我国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清洁能源(煤)的过量使用,主要集中在北京以南的津冀鲁豫陕、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然而,大气污染与大气气溶胶的关系以及天气条件与大气污染之间关系并不很清楚。张小曳研究员根据团队的研究结果,详细讲述了气溶胶和辐射、云层的相互关系,解释了边界层气象要素及污染垂直结构受气溶胶-辐射相互作用影响程度、雨雾受气溶胶污染影响程度,对认识冬季大气重污染、特别是其积累过程污染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促进机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张小曳研究员主要关注天气与污染输送、扩散之间的关系。由于各种气象因子都或多或少与大气重污染有关,但又不能全面、定量、线性反映污染程度,其团队引入了PLAM气象指数并得到了实际案例的证实,发现京津冀地区冬季污染的气象条件最差。另一发现则是污染物“爆发性增长”机制,作为一直困扰大家的一个与重污染成因有关的核心问题,张老师给出了详细而科学的气象学的解释。污染物气溶胶累积阶段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边界层底层降温,并产生逆温,气溶胶进一步导致太阳辐射显著减少,湍流下降,边界层高度下降,从而导致了“爆发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