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科研进展

首页 > 正文

GRL: 中国中东部秦岭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火活动历史

2023/07/06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导致CO2浓度的急剧增加,全球温度明显上升,引发一系列的极端气候事件,火活动频发及火险隐患增大,尤其在高海拔的森林景观区。高强度的火活动不仅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同时通过燃烧将植被由“碳汇”变成“碳源”,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与气候变化,认识和理解火活动的演化规律与机制对未来火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火活动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且气候变化与植被演替都存在百年及千年时间尺度的波动,因此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开展气候-植被-火演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为了解现在及预测未来火活动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实验室周爱锋教授团队基于大炭屑、微碳屑与黑碳多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中国中东部秦岭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火活动历史。研究发现:(1)末次冰消期阶段火活动受控于弱季风条件下的干旱气候,随降水的减少呈增加趋势,H1YD时期极端的干旱气候引发火的峰值。全新世开始,人类活动导致火的发生变得更加普遍。(2)末次冰消期阶段主要为针叶树引起的高强度局地火为主,中晚全新世以来草本燃料贡献增加,表现为高频率的区域火特点。预计在未来持续增温的背景下,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导致火险增加,因此需对火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监测。

 

1 研究区、中国东部地区过去20年的火频率分布及秦岭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火活动历史与影响因素

秦岭区域作为天然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处于亚热带气候与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带,同时对应南方的亚热带植被和北方的温带植被群落,探索秦岭地区较长时间尺度的火活动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活动对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并为未来火活动的管理和森林保护提供理论背景。我们的研究结果有望对理解全球其他植被过渡区的火活动历史与制定未来的火灾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以“Fire history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east-central Chin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为题,发表在行业领域高水平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周爱锋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崔巧玉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在读博士生张姚为第一作者。该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15342271169)和第二次青藏科学考察项目(STEP)(2019QZKK0601)联合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3GL10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