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聂军胜教授团队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关于中晚中新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研究成果】

2018/12/28

 

 

实验室聂军胜教授团队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题为“A symmetrical CO2, peak and asymmetrical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middle Miocene”的研究论文。

二氧化碳含量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最近几年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大气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有直接联系。然而,如何准确地理解高浓度二氧化碳对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水文变迁历史、植被等响应仍面临众多严峻挑战,因此;回顾地质历史温暖时期二氧化碳和气候间的微妙关系对理解这一系列响应过程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至关重要,精确恢复地质历史温暖时期二氧化碳浓度则成为其前提条件。

他们团队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Dan Breecker教授合作,对天水盆地崖湾剖面中-晚中新世以来地层中的碳酸钙结核进行高精度取样,利用“古土壤碳酸钙二氧化碳气压计”,系统研究了中-晚中新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记录。研究结果显示,中中新世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375ppm,中中新世之前和之后3-4Ma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相似;同时,还发现东特提斯海的关闭是中中新世转换期冰盖扩张的必要前提。

图1 中-晚中新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重建结果及相关参数。A)大气CO2δ13C (Tipple et al., 2010);B)D47温度记录;C)碳酸钙结核中包含的有机碳δ13C值;D)碳酸钙结核的δ13C值(结核采自古土壤表面20cm以下);E)pCO2浓度重建结果。参数B、C、D是利用古土壤CO2气压计重建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必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