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关于中亚天山地区黄土记录的高分辨率释光测年记录及古环境演化的研究成果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

2016/09/30

实验室陈发虎院士指导的中亚干旱区黄土记录研究团队的李国强副教授近期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了题为“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recorded in a luminescence dated loess/paleosol sequence from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rid central Asia, since the Penultimate Glaciation 的研究论文。该文通过天山北麓典型厚层黄土的释光测年,建立了中亚干旱区黄土沉积序列可靠的高分辨率年代框架,并探讨了15万年以来中亚黄土堆积模式及其记录的古环境变化。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中亚干旱区是全世界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粉尘源区。中亚干旱区黄土记录了详细的第四纪气候变化信息,但该区域黄土记录却较缺乏高分辨率的年代框架,进而影响了相关古气候变化信息的解读。该研究通过对天山北麓30m厚典型黄土沉积序列的高密度石英光释光(OSL)和钾长石高温红外释光(pIRIR)测年,并结合沉积地层、粒度和磁化率等古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发现:1)石英OSL和钾长石pIRIR方法分别可以用于40 ka和至少150 ka以来天山北麓黄土样品的可靠定年;2)天山北麓黄土至少在倒数第二次冰期就开始堆积;3)天山北麓的黄土在MIS6MIS4MIS3b-MIS3cMIS2发生了快速堆积,而在对应间冰期或冰期间冰段的MIS5 MIS3aMIS1却存在沉积间断;4)冰期间冰期尺度上该区域黄土的沉积模式与区域石笋的生长模式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图6),即冰期时黄土快速堆积,石笋停止生长;而间冰期黄土停止堆积,石笋大量生长,这表明中亚干旱区在轨道旋回尺度上表现为冰期冷干而间冰期暖湿的气候变化模式;5)中亚干旱区黄土沉积速率远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却存在>50 ka的沉积间断。

QQ图片20170103175132

1 冰期-间冰期旋回轨道尺度天山北麓黄土沉积与区域石笋生长记录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