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应实验室黄小忠研究员邀请,同济大学翁成郁教授来我校学术访问与合作研究,并做题为“从海洋窥视陆地:海洋孢粉所反映的晚第四纪陆地生态系统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学术报告。
报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海洋沉积物中孢粉相对于陆地沉积孢粉的不同及优势;(2)南海孢粉的来源区;(3)南海周边地区的植被重建;(4)不同间冰期时植被的演化规律以及全新世期间人类如何影响植被的演变。大量的现代表土花粉(河流、空中和海洋)分析的结果,表明南海北部的孢粉主要是通过河流和风传入;珠江可能是南海北部花粉的主要传入源,海南岛对该区域花粉也有一定贡献;而孢子主要由水携带入南海且在水中的传播能力比花粉强,空气中花粉则主要由冬季风带入。
翁成郁教授着重分析了几个典型间冰期(MIS13a、11c、9c和5e)气候冷暖转变过程中,孢粉所反映的植被种类的消长与演变过程。间冰期开始时,热带针叶林成分,如陆均松属(Dacrydium)、鸡毛松属(Dacrycarpus)和罗汉松属(Podocarpus)及阔叶的蕈树属(Altingia)等种类都快速扩张,温带及亚热带成分的松(Pinus)则相应减少;冰期时则热带成分减少,温带与亚热带成分增加;同时,海洋有孔虫Mg/Ca比值揭示的海洋表面温度变化(SST)与植被演替一致。全新世时期,上述树木植被演替提前至大约至5.5-6.5 ka,结合炭屑的数据,植被演替的提前则可能与人类用火活动有关。翁成郁教授的本次讲座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洋孢粉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从海洋记录中认识陆地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