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

科研进展

首页 > 正文

湖泊沉积揭示近千年青藏高原东北部藏族宗教活动变迁

2022/08/30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素有“卫藏尼哇”(第二西藏)之称,亦称“小西藏”。历史时期夏河地处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过渡带,是汉、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该地区的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文化积蕴等各个方面均受到宗教信仰的强烈影响。

甘南地区在藏区划分上属于安多藏区,该地区佛教的广泛传播始于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于9世纪中叶继位后进行的反佛灭佛行动,该行动迫使大批僧侣避居安多地区。至10世纪后期,佛教吸收了大量该地区原始苯教的祭祀方法和仪轨以及神祇系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藏传佛教,进而形成了迄今为止藏民族特有的神灵祭祀、供奉方法和仪轨,对山、川、水的崇拜和祭祀程度更甚,神山、圣湖的地位也更加受到重视。煨桑是该地信仰的藏传佛教最重要且普遍的宗教祭祀方式之一,主要以焚烧的方式将祭品烧出烟,以烟的形式进行祭祀。

 

1 达尔宗湖及湖上和山上的经幡(a)与湖边煨桑活动(b) (照片摄于202067)

达尔宗湖被当地群众奉为圣湖,亦称德尔隆圣湖。《安多政教史》记载:雅日山右侧之大藏玉措湖,被人们称为藏区的“碧玉曼遮湖”,拉卜楞寺的喇嘛和当地群众都将达尔宗湖视为神山下的圣湖,常常来湖边进香祷告、煨桑诵经,并向湖中投掷祈求平安的五谷祭品。黑碳作为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包括焦炭(Char)、炭屑(Charcoal)、烟炱(Soot)等多种类型,其化学性质稳定、体积微小,可以被各种地质载体记录。作为火事件的产物,黑碳的产生、浓度和变化是对火活动最直接的度量。因此,对宗教祭祀等人为火事件的产物进行研究具有指示达尔宗湖所在地区宗教活动变迁的潜力。

 

2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气候:达尔宗湖位置与主要研究参考点以及区域水汽来源示意

本研究在利用137CsAMS14C对达尔宗湖沉积物岩芯建立可靠年代框架的基础上,高分辨率测试了过去1000年的黑碳指标。通过分析黑碳地层浓度、对比具有相同水汽来源的已有研究点,结合黑碳扫描电镜形态、当地气候变化指标、社会发展资料分析了达尔宗湖黑碳的沉降方式、主要贡献源,确定了是区域宗教活动主导了黑碳在年代际-百年时间尺度的变化。

研究显示,近千年以来夏河地区表现出三个宗教活动增强时期:1490~1565CE(明朝中叶)1810~1890CE(清朝后期)以及1920CE至今(民国以来),这种百年时间尺度宗教活动的增强是对同期社会发展的响应。明朝中期甘南地区时常遭受侵略,当地人民出于对战乱和动荡的恐惧而频繁进行宗教祭祀活动。自1710年拉卜楞寺建立后宗教活动逐渐兴旺;而在清朝后期的19世纪,受到不合理的民族政策影响,社会极其不稳定,黑碳呈大幅波动。民国以来宗教活动的空前兴盛是由于宗教寺庙的空前发展、建设以及政策的保护和支持,但也存在历史事件影响下的宗教活动停滞阶段。

 

3 达尔宗湖沉积物近千年来黑碳浓度变化以及夏河地区统治政权变化。阴影表示黑碳浓度显著增大阶段,灰色线条为50年平滑结果,水平虚线为研究时段黑碳浓度的平均值(2 mg/g)

本研究首次从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中提取到宗教活动变迁的信息,将有助于推动青藏高原人类世历史背景研究。同时,也揭示了人类活动对高原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对理解当下发展旅游观光、开展宗教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以“Changes in regional religious activities in the last millennium recorded by black carbon in Lake Dalzong,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中英文双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马旭毅为论文第一作者,吴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2171150, 42130502)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9QZKK0601)资助。

论文链接: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SSTe-2022-0064